我们看三国,往往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比如汉末三国三大战役:我们大多数认为官渡之战是袁绍率先挑起来的战争;襄樊之战是关羽挑起的;夷陵之战的挑起者是刘备。可是翻阅三国志,却颠覆了我们的认知。
(资料图)
第一,官渡之战的挑起者,其实是曹操。曹操趁袁绍北征公孙瓒时,偷偷地的要袭击邺城。
《献帝春秋》:(曹)操引军造河,托言助绍,实图袭邺,以为瓒援。会瓒破灭,绍亦觉之,以军退屯于敖仓。
《为袁绍檄豫州》:往岁伐鼓北征,讨公孙瓒,强御桀逆,拒围一年。操因其未破,阴交书命,欲托助王师,以相掩袭,故引兵造河,方舟北济。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坐缩,厥图不果。
第二,夷陵之战的挑起者,其实是孙权。这孙子背盟袭取荆州杀害关羽,一边一股脑的向曹贼表忠心,一边磨刀霍霍准备进图益州,连汉中太守都任命好了。
《三国志》:(孙)权内惮羽,外欲以为己功,笺与曹公,乞以讨羽自效。
《三国志》:曹公表(孙)权为骠骑将军,假节领荆州牧,封南昌侯。权遣校尉梁寓奉贡于汉,及令王惇市马,又遣硃光等归。
《三国志》:(吕)蒙对曰:"今操远在河北,新破诸袁,抚集幽、冀,未暇东顾……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
《三国志》:后(孙)权破关羽,欲进图蜀,拜(周)泰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封陵阳侯。
第三,襄樊之战的挑起者,就是曹仁(也是曹操)。曹操介于刘备对汉中的进攻,以及关羽在荆州的日益强盛,派出曹仁南下进攻想来一个互相伤害,没想到被关羽一波逆推,整个汉南江北都被打穿。
《三国志》:(二十三年初)复以(曹)仁行征南将军,假节,屯樊,镇荆州。侯音以宛叛。
《三国志》:(二十三年)冬十月,宛守将侯音等反,执南阳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讨关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围宛。
《曹瞒传》:是时南阳间苦繇役,(侯)音於是执太守(东里褒)〔东里衮〕,与吏民共反,与关羽连和。南阳功曹宗子卿往说音曰:"足下顺民心,举大事,远近莫不望风;然执郡将,逆而无益,何不遣之。吾与子共戳力,比曹公军来,关羽兵亦至矣。"
尤其是襄樊之战,曹操命曹仁主动进攻关羽,打算把汉中失利的损失在关羽这边找回来,结果捅了马蜂窝。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差一点改写了三国历史。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北伐,兵锋指向曹仁。曹操立刻先派于禁支援,此时曹军的前线兵力不在关羽之下,然后曹操又调徐晃、张辽两路部队继续增援,同时亲自率军进驻摩陂,并与孙权密商夹攻关羽--除了防守西线的张郃之外,曹操几乎把能调的兵将全部调动了。最后在孙权背后偷袭的情况下才打败了关羽。
因此,汉末三国三大战役,挑起者往往与很多人认知的相反,颠覆了我们的认知。官渡之战是曹操率先挑起来的战争;襄樊之战是曹仁挑起的;夷陵之战的挑起者不是刘备,而是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