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遍及全球30多个国家50多个行业超1000家企业,每年保持200%到300%的业务规模增长速度,累计销量超过2.5万台,在全球获得及申请专利超过400件,其中50%以上为发明专利……作为国内首批进入移动机器人赛道的创业企业,快仓在自主创新的大道上疾速驰骋,如今已成长为移动机器人行业的全球领军企业。
“未来5-10年,移动机器人一定会成为智能工厂和智能仓库的基础设施。”宝山区第一届科创青年先锋、宝山区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快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杨威看好移动机器人的市场前景,在他看来,全球仓库和工厂都将成为跑满机器人的智慧城市。
从“0到1”,在宝山实现质的飞跃
(相关资料图)
“创业9年,我们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2014年,快仓在上海成立。在当时的国内市场,智能机器人行业还是一片空白,杨威相当于闯进了一个“无人区”。
但就是这样一家“平平无奇”的企业,在2017年获得 B轮融资,并创下亚洲第一个“单仓千台级”记录,在3.5万平的菜鸟无锡智能仓里,最高峰时有超过1000台快仓机器人同时运行,快仓也因此奠定了行业内电商场景应用No.1的地位。
在宝山创业时,杨威还不到30岁,是一个典型的青年。“在宝山,不管是生活环境、人才政策、资源配套还是政府服务等方面都极具吸引力。”杨威细数到,在宝山,创业空间充裕,更为宜居,可以享受到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相关便利。其次,在宝山创业可以得到政府的关切,特别是对创新创业企业的关注和扶持力度,对于青年来说,可以心无旁骛,把有限的精力放在业务上。
“当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可能需要一些资源。”以快仓为例,杨威表示,随着业务规模的壮大,企业对研发和运营包括样板仓都有一些场地方面的需求。“创业以来,不管是高境镇还是顾村镇,兜兜转转近10年,我们始终在宝山。让我们感动的是,在快仓还没有什么名气的时候,宝山区领导给我们批了一块地,已经封顶了,顺利的话明年就可以搬回去。”
杨威提到的这块地,正是位于宝山区的快仓全球智能机器人产业化基地。
2020年,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该基地开工建设,主要功能为技术研发和场景验证,一方面在移动机器人上应用前沿技术让新技术走出实验室,另一方面在业务场景中验证移动机器人新产品的效率和可靠性,这将有助于快仓智能和全产业链企业形成互动合作,共同做大做强中国智能机器人产业。
融入“双循环”,冲刺科创板
近年来,快仓获评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曾承担或参与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科委等政府部门的重点项目。
“如今,快仓已经从以往的仓储场景中走出来,走进了制造业工厂的内部物流环节。”杨威认为,对于制造业发展来说,快仓正在其中扮演着“助推器”角色,推动着制造业企业最“刚需”的需求方面,逐渐走向无人化。
“感谢宝山区搭建的优质营商环境,让企业可以踏踏实实地创业,一心扑在研发和创新上。”作为宝山科创青年企业家先锋,杨威认为,除了关注产品和技术以外,科技型创业者还要更多地关心市场和客户。“因为,技术型人才很容易陷入‘只有产品和技术很重要’的思维陷阱中,但是只有对客户产生价值的才有用。”
“从快仓的应用场景来讲,我们坚持双轮驱动,一是制造,二是流通。”杨威表示,未来将继续打好这两方面的基础,同时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让移动机器人及其操作系统能够成为全球仓储智能、工业智能的基础设施。杨威透露,争取未来冲刺科创板。